教書

June 19, 2010

最近給同僚教了一課,是有關管理的。記住要點要靠幾個英文字母。這些不是為創作而創作而是因為工作上"幸運地"有這些經歷。記得當年一邊寫這個一邊吃晚飯,思潮起伏,怒火中燒,手停不下來。

多年來我心中的版本是只有 C. R. T. 後來多了一個 T. 現成了 CRTT.

C (Creditability) 是信用, R (Reliability) 是可靠, T (Transparency) 是透明,最後的 T (Traceability) 是可追蹤性。這是我多年來實踐結論。因不是會計專業所以不會似某些機構用什麼 ratio 比例或每人頭能賺多少錢 … 等等來管理。喜歡用數字管的並不是管人是被數字管著。

字典裏看 CreditabilityReliability 的表面解釋分別不大(只因英文不是阿媽舌頭語),中文用了 “信用” 和 “可靠性” 對中國人可能容易明白一點。

"信用"是知易行難。行走江湖幾年的年輕人要學會看穿老闆想愛聽什麼不難,但說話不值錢,而且語言容易被誤會,要講過不算數也不難。講得出又做得到才難,日本首相都要為此下台。

一個 operation 或機構也就是一個機器,好的機器就似潤滑足夠的齒輪裝置連著一個飛輪,人們對機器的期望是可靠,機器的產品或輸出能經常在人的預期內便是"可靠"。那個飛輪的慣性(inertia) 就是團隊文化。

"透明 "相對難度比較高,這個做法也有幾個深層意義。透明是同事(老闆也在其中)之間互動的,也是雙向的。一般老闆只會發號令,不會覺得同事對指令背後意義、背景等有知情權或學習上的需要。不是所有"阿頭"都覺得要向下對團隊負責,阿頭又不是區議員。"透明"就是要在團隊間找共識,做思想工作,以便方針推行順利。話雖如此,我經常在討論或向同僚報告前聲明,我可做的可能只是假民主(他們心中的)但這姿態有總好過無,透明這個文化也是用作鞏固"信用"的。

最後這個 T "可追蹤性"其實也是用作鞏固"信用"。所有團隊應該是不斷在學習和改進中,如果不能追蹤錯的根源,怎能知錯能改? 我經常說「錯不是問題,不知錯(或錯在那裡)才是大問題!」。這個文化亦都令到同事們不會除便說了而不去守承諾。在我的行業我們十分不環保因我們要大量紙張(但比證卷業替公司上市的好一點吧)而且一個合約可延續五至六年(做上二十多年才可結算計數也見過)之久,為此我經常要求團隊事無大小都要寫下來及要全面數碼化,既可少用紙又方面尋找。當Google Desktop Search 未面世之前 (2004) 我已在辨公室用 Desktop Search 軟件。最近的例子是塌樹事件,真佩服那些政府的"樹木專業"說他們的檢查表格什麼也沒有,誰人做,怎樣做,"看"了多久,什麼方法查也不記下。不知錯在那裏怎樣改? 幸好那些官員不是做核電站的。

有諺語說只要不說謊就不要記得說過什麼。問題是年紀大了想記也記不來,而且電腦及互聯網的發達是會令人變蠢的。我們不能只靠記憶, 所說所寫的會成仲裁上用的供詞。

其實最後這個 T 是不用加上去的,只要記住 C.R.T. 便可。

最近在書店看到一本書的標題是"預知能力"(predictability)。一個正確的團隊文化最後的結果就是離不開"預知能力"。無論是工作流程 (business process), 對家反應及策略, 預算(budget)等等老闆們都希望有充份的掌握,不要嚇死人的"驚喜"。

人基本上對未來都有一些恐懼,但未發生的永遠都令人充滿憧憬 (今年生意多少, 賺多少..), 信幸運也許有一天會到來。這樣造成求神、問卜,算命,掌相…等等,永遠有市場。少年時跟我三叔學了一些三腳貓功夫,看人總有一點主觀及凡事都猜動機,其實是想當偵探。奇情偵探電影是我喜歡的片種,就是喜歡有那些似"金田一"或神探"伽利略"一樣的預知能力,早知結局及兇手是誰。工作上也一樣希望事事在掌握及預計之內。希望內僚們也多培養"預知能力"。

Leave a comment